登錄名: 密碼: 注冊  

考德上教育 設為首頁 立即收藏

網校 建筑 | 醫(yī)學 | 財會

教師 | 留學 | 其他

40004-20005

視頻 專題活動 YY頻道備考 德德師兄微信號:KDSJY100

您現在的位置:主頁 > 選調生 > 考試專題 > 輔導資料 >

2014年上海市選調生考試申論熱點:防震減災

來源:考德上公培時間:2014-06-24 16:51考德上教育V

近幾年來,南方低溫雨雪冰凍、汶川特大地震、玉樹強烈地震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、雅安地震、甘肅岷縣漳縣地震等特大災害接連發(fā)生,嚴重洪澇、干旱和地質災害以及臺風、風雹、高溫熱浪、海冰、雪災、森林火災等災害多發(fā)并發(fā),給經濟社會發(fā)展帶來嚴重影響。同時,隨著我國工業(yè)化和城鎮(zhèn)化進程明顯加快,城鎮(zhèn)人口密度增加,基礎設施承載負荷不斷加大,自然災害對城市的影響日趨嚴重;廣大農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區(qū),經濟社會發(fā)展相對滯后,設防水平偏低,農村居民抵御災害的能力較弱。自然災害引發(fā)次生、衍生災害的風險仍然很大。下面考德上公培選調生考試網針對防震減災這一熱點話題進行解析,希望給考生一些借鑒。

【背景鏈接】

一、政策背景

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(guī)劃(2011-2015年)

2011年11月,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(fā)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(guī)劃(2011-2015年)的通知!兑(guī)劃》在總結“十一五”防災減災工作取得成就的基礎上,深刻分析了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、重大挑戰(zhàn)和發(fā)展機遇,提出“十二五”時期防災減災工作需要立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全局,統籌規(guī)劃綜合防災減災事業(yè)發(fā)展,加速推進各項能力建設,不斷完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,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,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
提高防災減災能力

2013年3月5日,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,過去五年我們在災害防治和災后重建方面取得重大成就,特別是抗擊汶川特大地震、玉樹強烈地震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后恢復重建取得重大勝利。但是不能就此止步,政府要進一步做好氣象、地質、地震等方面工作,提高防災減災能力。

加強檢測預警和應急防范 嚴防次生災害

2013年4月23日下午,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強調,要千方百計防止次生地質災害的發(fā)生。他指出,我特別擔心的是,大震之后余震頻發(fā),陰雨連綿,容易發(fā)生塌方、滾石等次生地質災害,四川省和有關部門要加強監(jiān)測預警和應急防范,引導群眾安全避險,避免造成新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

國務院安委辦部署汛期安全生產工作

2013年5月,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發(fā)出通知,要求各地加強汛期安全生產工作。對礦山企業(yè)、建筑施工企業(yè)、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。

防范汛期災害

2013年7月10日電,國務院辦公廳發(fā)出關于切實做好汛期災害防范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。通知要求切實加強災害防范和監(jiān)測預警,全力做好災害搶險和應急處置工作。要全力做好暴雨、山洪、泥石流、滑坡等災害預防工作,堅決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的發(fā)生。

二、面臨的挑戰(zhàn)

十二五時期,防災減災工作面臨諸多挑戰(zhàn):一是自然災害監(jiān)測站網密度、預警預報精度以及信息傳播水平和時效性需進一步提高。二是部分城鄉(xiāng)基礎設施設防標準偏低,避難場所建設滯后,防災減災能力仍相對薄弱。三是應急救災物資儲備種類、數量難以滿足救災需要,救災應急裝備、技術手段、通信和應急廣播設施等比較落后,防災減災科技支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。四是防災減災人才隊伍建設滯后,部門之間、區(qū)域之間協作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,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培訓體系亟待完善,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需進一步提高。

【百姓怎么看】

觀點一 自然災害的預警體系應該科學有效及時

新浪網友“陳宇昂的世界”:汶川、玉樹、蘆山......一次又一次的災害證明:提高災害防御能力,完善自然災害預警機制,科學規(guī)劃災后重建,才是真正的為民謀福祉。歷史經驗證明,多難雖然興邦,但一個安全穩(wěn)定的自然和社會環(huán)境,會讓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大、更有力。

新浪網友“2我Ld怪叔叔D糖果U”:毋庸諱言,我國是一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脆弱、自然災害頻發(fā)的國家。預警,尤其是對各種可能來臨的災難提前進行科學預測并及時應對,非常重要。但這首先得建立在最細致、最深入、最長遠的科學研究基礎之上,比如,我們需要準確的氣象預報,需要準確的地殼變化數據等。

騰訊網友“小哥”:危機管理是城市管理者的必修課。自然災害和突發(fā)事件是檢驗危機管理能力的試金石。長時間、大面積地停水、停電、停氣,交通、通訊中斷,充分暴露預警機制、應急響應、危機處理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滯后。有預案不演練等于廢紙一張。

觀點二 自然災害預警體系的建立事關民生大事 不能馬虎

新浪網友“冷暖人生風雨”:一個人覺得熱,那可能是體質問題;整座城市的人都覺得熱,那是天氣問題;如果連續(xù)高溫,嚴重影響人們正常生產生活,那就應判斷為災害天氣。面對自然災害,就必須采取相關預防和抵御措施,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發(fā)布高溫預警、加強防暑降溫等方面。

新浪網友“妙爸話畫3293160247”:中國是地震等自然災害威脅嚴重的地區(qū),同樣震級破壞和傷亡更重,只說明我們的日常防范意識和應對工作做的太不夠。悲劇頻頻上演,不能再只是被動的悲壯的救!救!救!人的生命只有寶貴的一次,建議國家成立專門的天災防范預警部門,加大國家人口密集和偏遠地區(qū)高危住房的改造和災害防范等宣傳教育工作。

觀點三 建立自然災害預警體系需要全社會支持與關注

新浪網友“吳小呆想潛水”:天災不斷,公民要提高災害防范意識,國家要完善災害預警機制,力使自然災害損失降到最低。

新浪網友“田園生活789”:于國家而言,每一個紀念日,都應對在災難中罹難的人們予以深切緬懷,然而,僅僅這樣是不夠的,還需進一步提高對自然災害的預警機制,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和災后重建的科學水平,這才是真正的為民謀福祉。歷史的經驗證明,多難雖然興邦,但一個安全穩(wěn)定的自然、社會環(huán)境,會讓發(fā)展的步伐邁得更大更有力。

騰訊網友“前樓明月”:我們沒有必要花巨資建什么自然災害紀念物,而應建立災害預警、災害防治、災害救助的科學體系與民眾的防災救災意識。

觀點四 自然災害的發(fā)生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

騰訊網友“彩虹天堂”:除了不可預測與避免的自然災害外,我們是否該反省反省?!天災固可恨,人禍不可恕!上游區(qū)域自然植被的肆意人為破壞,政府部門強制性預警機制的缺失,和國人防災自救意識的淡漠與能力低下,都是我們所不能承受之觴!

騰訊網友“陳修波”:自然災害,讓人恐懼、痛心,建立預警機制,制定災后重建方案,降低災害損失程度,是一個長期研究的課題,值得深思。

騰訊網友“郭輝”:中國大陸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度,中國人似乎又都很具有同情心和愛心,每次大型自然災害(比如洪災、雪災、旱災,地震等)來臨時,全國各地踴躍捐款捐物,顯示了"一方有難八方支援"的關愛精神,蘆山地震再次上演了這感人一幕。如果政府能像日本那樣把地震預警和防范意識灌輸到每個人,也許損失會更小。

【專家怎么說】

關于大的災難到來之后,一個正確的行動或者行為是非常重要的,應該進行正規(guī)的訓練。近年來,各個地方地震部門在不斷組織地震應急演練,模擬發(fā)生大地震的情況,訓練在地震現場的正確行為。這是一套很專業(yè)的、非常細致的工作,不是跑那么簡單的問題。

——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高孟潭

當災難來臨的時候,要有正確的方法、正確的態(tài)度、正確預防措施。一旦有事的時候,不要過于慌張,避免引發(fā)更大的恐慌。有時候恐慌造成的傷害比實際災難造成的傷害更大。

——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(qū)域環(huán)境緊急響應中心高級工程師 周斌

社區(qū)、街道、居委會、村委會及各企事業(yè)單位也有義務在氣象災害、地質災害到來前,將預警信息進行廣泛傳播,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。

——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姜明安在一些預警制度執(zhí)行相對成功的國家,何種預警將導致何種行為效果,這些知識在平時的公民教育中就做得相當到位了,一旦接到相關預警信息,市民就可以自行調整其行為,而不用等待單位或有關部門的通知,而我國在這些方面做得還很不足。

——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田思源

城市防災減災的主體是政府,但每一位市民也應該具備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識。每個人都要有防災減災的意識,首先應學會主動獲取預警信息。氣象部門發(fā)布預警的渠道有電視、電臺、戶外大屏幕、社區(qū)大屏幕、公交和地鐵移動電視等,市民在了解到預報信息后,應在降雨當天關注預警信息及變化。在災害性天氣中,盡量不涉險,確保自己的安全。

——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孫繼松

【政府怎么辦】

[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汛期災害防范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]

第一,切實加強災害防范和監(jiān)測預警。密切監(jiān)視雨情、汛情、風情及其發(fā)展變化,制定嚴密的防范措施,及時發(fā)布災害預警信息。

第二,進一步做好抗災救災各項準備。要全力做好暴雨、山洪、泥石流、滑坡等災害預防工作,堅決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的發(fā)生。細化完善相關預案,做好搶險救災物資、裝備等儲備,落實好各類搶險隊伍,堅決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的發(fā)生。

第三,突出抓好各項防災減災措施的落實。要做好山洪泥石流災害易發(fā)區(qū)、危險校舍、簡易工棚等安全排查,遇有重大災害性天氣和險情,學校要停課、廠礦要停工、大型集會活動要取消,及時轉移并妥善安置受威脅地區(qū)人員,避免造成人員傷亡。及早篩查易發(fā)生內澇的城市積水點,提前采取有效措施,將內澇積水對城市居民生活、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。前期遭受洪澇災害地區(qū)要組織力量,加強對水利工程的巡查,做到險情早發(fā)現、早處理,確保江河防洪安全和水庫安全度汛。

第四,全力做好災害搶險和應急處置工作。災害發(fā)生后,有關地區(qū)和部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,及時協調專業(yè)隊伍,千方百計搜救被困人員,全力做好傷員救治和衛(wèi)生防疫,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生活,積極組織恢復生產生活秩序。確保交通運輸和通信安全暢通,確保電力供應。

第五,嚴格落實抗災救災工作責任制。主要負責同志要靠前指揮,深入一線指導解決抗災救災中的突出問題。做到任務逐級分解,確保責任層層落實到位。對領導不力、工作疏忽或處置失當造成嚴重后果的,要按照規(guī)定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人員的責任。

2013年7月10日

國務院辦公廳

[權威論述]

我特別擔心的是,大震之后余震頻發(fā),陰雨連綿,容易發(fā)生塌方、滾石等次生地質災害,四川省和有關部門要加強監(jiān)測預警和應急防范,引導群眾安全避險,避免造成新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

——習近平

我們經歷過大災難,也有應對災難的經驗,有比較完善的應急機制。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只要我們萬眾一心,科學救援,就有條件、有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損失,戰(zhàn)勝災難。

——李克強

目前正處在主汛期,要把防汛抗洪工作擺到突出位置,認真落實防汛預案,科學有序開展防災抗災救災工作。密切關注北方雨量增加給農業(yè)和防災減災工作帶來的一些新情況、新問題,加強災害預測預報和預警。

——國務院副總理 汪洋

結語:防災減災是一項系統工程,不僅在制度上、在監(jiān)督管理上,還在于日常的應急演練。要從事前預防、事中急救、事后補救等多個層次進行周密安排。


(責任編輯:admin)

HOHO